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连续流合成法制备核苷化疗药物司他夫定(Stavudine, d4T)的多步工艺,该合成方法使用价格低廉的5-甲基尿苷为起始原料,通过在五个连续连续流反应器中进行六次化学转化,高效制备司他夫定。单步连续流合成方法的平均产率为97%,每步吞吐量为21.4 g/h,总停留时间为15.5分钟。多步连续流合成方法的总产率为87%,总停留时间为19.9分钟,吞吐量为117 mg/h,无需中间纯化。
背景
司他夫定的作用与现状:司他夫定(d4T)是一种有效的抗HIV/AIDS的核苷类化疗药物,1994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,虽因副作用被WHO建议逐步淘汰,但因其价格低廉,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有使用。
合成方法的改进需求:早期合成方法使用昂贵原料,后续虽开发了以5-甲基尿苷为原料的方法,但存在反应时间长、副产物多、纯化繁琐等问题,而连续流动合成技术可克服传统批次技术的一些挑战,在合成复杂化合物和活性药物成分方面优势明显,因此作者设想用该技术高效低成本地合成d4T5。
单步连续流合成:
图1. 三甲磺酸酯3的连续流动合成
(1) 三甲基磺酸酯化(trimesylation):5-甲基尿苷2在PTFE盘管反应器中与MsCl在合适碱存在下反应生成三甲基磺酸酯3。实验发现超声处理可避免氯化铵沉淀导致的反应器堵塞问题,通过优化反应条件,确定最佳条件为MsCl(4.5当量)、TEA(6当量)、室温、15秒停留时间,使用DMF和DCM作为溶剂,产物3的分离产率为97%,通量为6.4g/h,此方法比文献报道的批次法更高效。
图2. 化合物4的连续流合成
(2) 分子间亲核取代:三甲基磺酸酯3(1M)在DMF中与DBU(1当量)反应生成化合物4,通过优化温度和停留时间,发现120 °C和30秒停留时间为最佳条件,此时化合物4的转化率为100%(HPLC分析),分离产率为97%,且DBU对反应不可或缺,其他碱在最佳条件下无法得到产物。
图3. 由三甲磺酸酯3合成5′-苯甲酰-5-甲基尿苷5
(3) 化合物4转化为5′-苯甲酰基-5-甲基尿苷5:化合物4(1M)在DMF中通过Amberlite IRA 400 - OBz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柱反应器(80 °C,2分钟停留时间)反应得到化合物5,转化率为17%,增加停留时间和温度可提高转化率,最佳条件为120 °C和8分钟停留时间,转化率达100%。此外,还尝试了从三甲基磺酸酯3原位生成化合物4并转化为5,发现无DBU时也能得到类似产物5,最佳条件为120 °C和8分钟停留时间,化合物5的分离产率为97%,通量为24.7 g/h,该方法比文献报道的更高效。
图4. 由5′-苯甲酰-5-甲基尿苷5合成化合物6。
(4) 化合物5的2′-溴化反应:化合物5在连续流动中使用AcBr或HBr进行2′-溴化反应生成化合物6,初步研究发现120 °C反应效果较好且溴化剂过量有必要,通过优化反应条件,确定使用AcBr(5当量)在120 °C、5分钟停留时间为最佳条件,化合物6的分离产率为98%,通量为5.9 g/h,AcBr的溴化效果优于HBr,且过量使用AcBr与文献报道一致。
图5. 6 2′,3′-烯烃化生成5′-苯甲酰-d4T
(5) 化合物6的2′,3′-烯基化反应生成:化合物6在加热的Zn/Celite填充柱反应器中进行2′,3′-烯基化反应生成5′-苯甲酰基-d4T(7),增加温度可提高反应效果,最佳条件为100 °C和15秒停留时间,化合物7的分离产率为97%,通量为57.2 g/h,比文献方法更快。
图6. 5′-苯甲酰-d4T(7)脱保护为司他夫定(d4T, 1)
(6) 5′-苯甲酰基-d4T(7)的脱保护反应生成d4T(1):5′-苯甲酰基-d4T(7)在连续流动中使用NaOMe进行脱保护反应生成d4T(1),优化停留时间和反应温度后,最佳条件为120 °C和2分钟停留时间,化合物1的分离产率为94%,通量为12.6g/h,比文献方法更高效。
多步连续流动合成工艺:
图7. 司他夫定(d4T)的多步连续流合成
将上述优化后的各步反应组合成多步连续过程,总停留时间为19.9分钟,从5-甲基尿苷(2)到d4T(1)的总收率为87%,通量为117mg/h。尽管多步连续流动过程的总停留时间略长于五步单步过程(15.5分钟),但总收率更高,且避免了中间纯化和分离步骤,减少了产品损失,体现了时间经济性。此外,作者推测在更灵活的流动系统中可进一步缩短总停留时间。
参考文献:Cloudius R. Sagandira, Faith M. Akwi, Mellisa B. Sagandira, and Paul Watts. Multistep Continuous Flow Synthesis of Stavudine[J]. J. Org. Chem. 2021, 86, 13934−13942 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.joc.1c01013